脊髓型頸椎病正骨手法培訓(非傳統手法)
該型是引起四肢癱的嚴重疾病,約占頸椎病的15-18%,是臨床醫生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。
脊髓型頸椎病發病機制
脊髓型頸椎病多見于外傷后頸椎移位椎管狹窄及間盤突出,并與骨刺共同在頸椎伸屈活動中刺激、擠壓脊髓發生癥狀。也可因為頸椎不穩,導致混合突出物刺激脊髓或通過交感神經叢刺激脊髓膜,引起脊髓血管痙攣循環障礙而癥狀加重。
椎間盤突出、骨質增生、骨刺形成和黃韌帶肥厚等因素,也可導致椎管狹窄,引起脊髓受壓迫癥狀,在臨床觀察中發現,頸椎病患者在受到同樣外傷后,頸椎椎管越狹窄者,可產生越嚴重的脊髓損傷,后果越差。
脊髓型頸椎病在上述多種原因基礎上,加上椎管后方黃韌帶肥厚,就會出現在頸后伸活動時發生韌帶褶折,而從后方直接刺激到已受壓迫的脊髓,這樣前后夾鉗,是造成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物理性原因。
診斷及依據
① 四肢麻木無力,逐漸出現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,有肢體減退或消失,肌肉萎縮等體征。
② 膝、踝反射及肛門反射減弱或消失,晚期可出現肛門括約肌松弛及深部感覺消失,早期病輕常感覺會陰部的肛門、尿道和陰道下墜,咳嗽噴嚏時可感覺大小便失禁外溢,以至加重完全癱瘓。
③ 頸椎X線攝片檢查:椎骨有明顯骨刺或關節移位。
④ 腰椎穿刺:奎氏實驗可呈現陽性,腦脊液蛋白的含量增多。
⑤ CT或MRI檢查:可進一步確定椎間關節移位及脊髓受損的程度。
北京寶芝堂醫學研究院獨家推出中醫定向正骨高級研修班,此療法為世界首創。對于治療脊髓型頸椎病有獨特的治療方法,多年來在實踐中更加驗證了此手法的實用性,安全性,得到了國內外廣大學員及患者的好評。
正骨培訓報名電話:400-004-3527第一要點 摘要:提拉頸椎旋轉挑筋。
第二要點 整套手法是一上一下、一深一淺、一前一后連續旋前轉后
第三要點 上提下拉矯正頸椎
要點:上提下拉手指矯正頸椎。 雙手合掌,打開“天眉”,按摸印堂穴,滑行太陽,上肢夾緊, 從頸椎棘突兩側向第一頸椎滑行用力,促使生理曲度和角度恢復。
第四要點 疏松頸部韌帶達平衡。